第418期的《号外》爆出了“倒翁名单”。报道中,以“华山五侠”,率领各路诸侯从四面八方揭竿起义,榜上有名的诸侯,从马华副总会长,中委,州妇女组主席,以至各路区会主席不等。
马华党员对首次两把交椅的心结并不陌生,而非党员则从报章中得知一二,政治工作者圈子中,更有许多所谓的“内幕新鲜消息”流传着,而最新的谣言,离不开挑战派已经取得800个中央代表签名开特大的消息。
但谣言归谣言,许多局内人对于800个签名的消息抱持着半信半疑的态度。随着《号外》的报导,谣言的可信度也越来越高。
梁陈之争---马华党员的必修课
在笔者成长的岁月中,印象最深刻的特大是1984年的梁陈之争,当年笔者11岁,对于来龙去脉不甚了解,不过在咖啡店里却可观察到乡亲父老们对于马华党争的痛心和遗憾。
此次党争中,两位前总会长(陈群川与林良实)被开除党籍,开除名单中,还有陈思源,李金狮,纪永辉等显赫领袖。
此外,连锁效应一波接一波:在庭上爆出几万名假党员,救党大集会,全国一百多个华团联合召开千人集会,促请收回开除令,意味着华社认同并且参与其中。更搞到内政部长插手党争,运用权力禁止开特大,还要首相点头开特大,这无疑是邀请外人加入自家斗争中。
此次党争中,马华元气大伤。副首相幕沙希淡忍无可忍促请马华离开国阵,更爆出嘉华巴巴为“马华总会长”的讽刺笑话。过程中是否有领袖为了赢得党争而在巫统面前典当华社的利益已则无从考察。
对许多前辈而言,此次党争中有一个主题:政经合一或政经分离;陈派代表前者,梁派代表后者。随着陈派的出线,华社曾经有过一段令人回味并引以为傲的经济辉煌史,---马化与自立合作社;
(待续。。。)
2009年3月25日星期三
传闻中的特大面面观(中)
收购《南洋商报》事件---双林的政策之争
2001年,林良实通过马华属下投资肩膀收购《南洋商报》,引起党内激烈反弹,由林亚礼,蔡锐明等大将领导的反对浪潮最后进化成至今乃挥之不散的AB对阵营。(今天所谓的AB队,就是由此而来)
2001年5月30日马华中委会通过收购议案。时任马青总团长的翁诗杰召开马青特大,于6月23日通过反对收购议案。
总会长林良实于隔一天也回敬反对派,在原先铁定的6月24日寻求马华中央代表的“追批”,通过收购。然而议案却只以1176票对1017票低空飞过。这也意味着争议不会因此了结。(因为双方势力都接近50%)
接下来一连串的日子,双方互相呛声,闹成僵局。终于在803那天上演六国大封相,丢椅子丢水,这天将永远成为大马华社的记忆,因为它被形容为马青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说穿了,这都是当权派与非当权派斗争演变出来的结果。收购报业只是催化剂,长期的派系分裂才是导火线。
还有一点,虽然AB队的形成外表上是权力之争,但两派支持者都了解权力并不是斗争的最终依归,政策才是战场上的交锋点,那就是:到底要不要收购报业?反对派采取的反击行动,获得华团的支持,许多华团纷纷介入,并成立“反对马华收购南洋报业工委会”,声浪一时无两。
相较梁陈的理念之争,01年的AB队之争是党的政策之争。形势上,开头时由林良实控制的A队与林亚礼控制的B队势力并不均衡。但B队普篇上得到民间的支持,而且许多华团表态力挺并且介入,形成了一股力量与当权派斡旋。因此,收购报业普遍上可被解为影响华社,而党争则被华社认为合理并被谅解,华社也间接参与这次党争。挑战派出师有名。
在收购风波中,几位《南洋》高层辞职,从收购到脱售的五年日子里,收购行动一直都是华社心中的一根刺,脱售以后,有传亏损数以亿计。显示收购报业乃一步错棋,而当年的党争存着其必要性。
(待续。。。)
2001年,林良实通过马华属下投资肩膀收购《南洋商报》,引起党内激烈反弹,由林亚礼,蔡锐明等大将领导的反对浪潮最后进化成至今乃挥之不散的AB对阵营。(今天所谓的AB队,就是由此而来)
2001年5月30日马华中委会通过收购议案。时任马青总团长的翁诗杰召开马青特大,于6月23日通过反对收购议案。
总会长林良实于隔一天也回敬反对派,在原先铁定的6月24日寻求马华中央代表的“追批”,通过收购。然而议案却只以1176票对1017票低空飞过。这也意味着争议不会因此了结。(因为双方势力都接近50%)
接下来一连串的日子,双方互相呛声,闹成僵局。终于在803那天上演六国大封相,丢椅子丢水,这天将永远成为大马华社的记忆,因为它被形容为马青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说穿了,这都是当权派与非当权派斗争演变出来的结果。收购报业只是催化剂,长期的派系分裂才是导火线。
还有一点,虽然AB队的形成外表上是权力之争,但两派支持者都了解权力并不是斗争的最终依归,政策才是战场上的交锋点,那就是:到底要不要收购报业?反对派采取的反击行动,获得华团的支持,许多华团纷纷介入,并成立“反对马华收购南洋报业工委会”,声浪一时无两。
相较梁陈的理念之争,01年的AB队之争是党的政策之争。形势上,开头时由林良实控制的A队与林亚礼控制的B队势力并不均衡。但B队普篇上得到民间的支持,而且许多华团表态力挺并且介入,形成了一股力量与当权派斡旋。因此,收购报业普遍上可被解为影响华社,而党争则被华社认为合理并被谅解,华社也间接参与这次党争。挑战派出师有名。
在收购风波中,几位《南洋》高层辞职,从收购到脱售的五年日子里,收购行动一直都是华社心中的一根刺,脱售以后,有传亏损数以亿计。显示收购报业乃一步错棋,而当年的党争存着其必要性。
(待续。。。)
传闻中的特大面面观(下)
反思巫统的马东之争
1987年的巫统党选,拉沙里挑战马哈迪的第一把交椅。票箱开起来,拉沙里败北。拉沙里继续纠缠,将党选带上法庭,并且另起炉灶,组织46精神党。
先说这场政治官司:党选过后,拉沙里阵营人马不服党选成绩,将党选带上法庭,指控党选出现非法选票。讼诉结果,巫统被判非法组织,谕令解散(根据当时的相关法令,若未获得注册官批准下成立支会,组织将被解散)。
官司打到最高法院,爆发历史上最严重的司法危机。首席大法官被革职,对于法律界人士来说,那是永远不能被释怀的。差不多20年后的今天,政府终于对被革职的法官们做出了赔偿,可见得,那是个缠绕国阵20年的痛脚。(Zaid Ibrahim 争取的平反,就是这一单)
这也造就后来的新巫统(在法律上,此新巫统非当年争取独立的巫统),拉沙里阵营组成46精神党。
1990年的三角联盟(回教党,46精神党以及行动党)为国阵带来极大挑战。同年的大选中,国阵再一次失去丹州,行动党在槟城也只欠3个议席便可执政。政党分裂的后果由此可见!
回头看看第418期的《号外》
三国时代,群雄战董座,乃以正义之师出征,今天四面八方的诸侯倒翁,雄势看起来略有所同,但《号外》中,却少了一个出师之名。也许,那八百个签名栏当中,就是找不到一个议案吧!
看看名单中,有汤木。相信308之前知名度没现在高,一场倒黄运动加分不少。当初倒黄以后,许多人都以为他已功成身退,在四面八方的名单中看到他,相信许多局外人都会感到意外。不知此次出师,会不会又打着救党委员会呢?也许局外人会问:是不是谁作总会长此公都不满?
1987年的巫统党选,拉沙里挑战马哈迪的第一把交椅。票箱开起来,拉沙里败北。拉沙里继续纠缠,将党选带上法庭,并且另起炉灶,组织46精神党。
先说这场政治官司:党选过后,拉沙里阵营人马不服党选成绩,将党选带上法庭,指控党选出现非法选票。讼诉结果,巫统被判非法组织,谕令解散(根据当时的相关法令,若未获得注册官批准下成立支会,组织将被解散)。
官司打到最高法院,爆发历史上最严重的司法危机。首席大法官被革职,对于法律界人士来说,那是永远不能被释怀的。差不多20年后的今天,政府终于对被革职的法官们做出了赔偿,可见得,那是个缠绕国阵20年的痛脚。(Zaid Ibrahim 争取的平反,就是这一单)
这也造就后来的新巫统(在法律上,此新巫统非当年争取独立的巫统),拉沙里阵营组成46精神党。
1990年的三角联盟(回教党,46精神党以及行动党)为国阵带来极大挑战。同年的大选中,国阵再一次失去丹州,行动党在槟城也只欠3个议席便可执政。政党分裂的后果由此可见!
回头看看第418期的《号外》
三国时代,群雄战董座,乃以正义之师出征,今天四面八方的诸侯倒翁,雄势看起来略有所同,但《号外》中,却少了一个出师之名。也许,那八百个签名栏当中,就是找不到一个议案吧!
看看名单中,有汤木。相信308之前知名度没现在高,一场倒黄运动加分不少。当初倒黄以后,许多人都以为他已功成身退,在四面八方的名单中看到他,相信许多局外人都会感到意外。不知此次出师,会不会又打着救党委员会呢?也许局外人会问:是不是谁作总会长此公都不满?
“击垮x试皇朝”已成为党内常闻的口号。名单中的林熙杰若在事成之后有幸封侯,会不会为将来埋下“击垮林氏皇朝”的伏笔,一次次循环,让马华陷入这个无底洞,没完没了?
再回到当初的党选,蔡细历当初以“击垮黄氏皇朝”为终极口号,中央代表做出了决定,成全了“击垮黄氏皇朝”这个任务,但“击垮黄氏皇朝”并不代表“蔡细历必须当官”。若然蔡细历一心想当官,为何不直接在党选时说出来,为何不直接攻打总会长职,直接叫中央代表表决?这算不算是一个策略,一步步向马华龙椅逼近?“击垮黄氏皇朝”和攻打署理只是过程中的一个手段?
再看看当初的局势,蔡细历并没有国会议员的光环,有多少个中央代表会直接将当选与做官联想起来呢?为何不直接去选国会议员,反而让儿子代守,以至后来爆出“蔡细历没有辞去国会议员职”云云呢?
传闻中,蔡细历公子并不是区会中最具资格的候选人,拉美士在政治海啸中不被张念群的姐姐扫走,相信领袖们多多少少会心有余辜。
总结
前篇提到的两次党争,挑战派都出师有名,梁陈斗理念,双林斗政策。而且获得华社的谅解与认同,华社也间接参与。与今天的情况截然不同。
今天的龙椅之争,概念上与1987年的巫统党争倒有点相似。马华当然没有巫统的能耐动荡整个国家,但若然雪球越滚越大,挑战派纵然没有模仿拉沙里般另起炉灶,与火箭,马华三分华裔选票,也足以带来不堪的后果。
308政治海啸中,许多华裔选民离马华而去,翁诗杰能成为雪州(甚至整个中马和巴生谷)的仅存硕果,是华裔拉了他一把,对于华裔来说,这位翁诗杰总会长得来不易。
总结
前篇提到的两次党争,挑战派都出师有名,梁陈斗理念,双林斗政策。而且获得华社的谅解与认同,华社也间接参与。与今天的情况截然不同。
今天的龙椅之争,概念上与1987年的巫统党争倒有点相似。马华当然没有巫统的能耐动荡整个国家,但若然雪球越滚越大,挑战派纵然没有模仿拉沙里般另起炉灶,与火箭,马华三分华裔选票,也足以带来不堪的后果。
308政治海啸中,许多华裔选民离马华而去,翁诗杰能成为雪州(甚至整个中马和巴生谷)的仅存硕果,是华裔拉了他一把,对于华裔来说,这位翁诗杰总会长得来不易。
马华党内的恩恩怨怨,局外的华裔不会了解,也不会管,因为他们更重视国家的政策和华裔的福利,华裔也不会希望看见马华再有多一波的党争,写多一篇承重的历史让孩子们读。
前车可鉴,两次党争带来的承重代价在老一辈华裔心中依然历历在目。若特大真的即将召开,马华需不需要为了安插一个人做部长而掀开一个惨重历史,中央代表在做出任何决定前还请三思。
前车可鉴,两次党争带来的承重代价在老一辈华裔心中依然历历在目。若特大真的即将召开,马华需不需要为了安插一个人做部长而掀开一个惨重历史,中央代表在做出任何决定前还请三思。
(资料参考:拿督谢诗坚博士多本著作)
订阅:
博文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