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29日星期六

直选总会长--------是时候了吗?

在刚落幕的马华党选中,其中一个被抄起的课题就是总会长是否应该由党员直选,州主席是否又该由州内同志票选。

马华成立于五十年代(1949年)。早期的马华党员多数为知识分子,大多数为教师,包括第一任总会长陈祯禄。其余的社会精英就包括林苍佑医生,陈东海记者,还有后来的林建寿律师与陈群川经济奇才等。

而巫统早期也是由一群社会精英为反对殖名政府所催出来的民族化生。早期的巫统,也以教师为多。当中的理由,就是这些受过高深教育的人士了解自己的权利与使命,进而参与政治。

回头看看今日的国阵,多数“话事人”为商人。投身政界无非想为自己“捞点油水”。今日的中央代表(无论马华或巫统),都是以商人为多。巫统的后来发展与马华一样,造就了今天的局面。

当年陈祯禄与林苍佑的龙头战,中央代表只有区区一百五十多人,当然其中又以教师与知识分子为多。他们都能很准确地为自己所代表的党员们投选出最适合的总会长。再看看今日,菜单满天飞,金钱政治除之不尽。这与所谓的“头家政客”脱不了关系。

经过多年的发展,这些“头家”们不断为自己扩张势力。招收党员有如金字塔行销,多多益善。中央代表由当年的一百多人增加致今年的两千多人。某些“有心人”不断想方设法提升“自家”的中央代表人数。今时今日,教师与受过高深教育的精英已不再是主流。随着而来的是私会党,幽灵党员,以及不知觉情况下招收回来的党员。

也许这些党员在支会投票时还弄不清楚什么是区会代表。幽灵党员的角色更不必说。若由这些“不知不觉”的“挂名党员”们出来直选总会长,也许他们并不会了解自己的一票是“多么的神圣”,不会了解自己在选的是国家的领袖,国家的命运!以此类推,由他们直选总会长,后果如何谁也不敢说,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看官们读了这段脑文字,海中也许会浮现三个字:开玩笑!

今日的中央代表们肯定比基层党员了解自己的角色,民主成熟度也比基层来得高,菜单也不会照单全收。不过利益关系与金钱政治的影子也挥不掉。

回顾陈祯禄所面对的质疑,也许马华应该考虑的不是总会长该不该直选,或州主席该不该票选。

笔者认为,也许党的领袖该回头看看陈祯禄那个“代表们皆精英”的年代。并且将中央代表们“精英化”。

马华党章在党员的党龄上,少许限制了党员们在党选时的候选资格,唯,这项限制并不起眼。

五百个积极配合党活动的党员,与五百个冬眠党员在党选时同样“贡献”一个中央代表。这也直接造成了百万雄师没有百万气势的局面。国民只见到党旗与党所,却不见党员的相对服务。

要提升中央代表的素质,至少,应该从基层党员的配合度开始。比方说,参加过多少巴仙活动的党员才有资格竞选代表或投票。又或是限制候选人的学历,或禁止与选举成绩有利益冲突的候选人竞选中央代表。

其次,当权的领袖们在打击金钱政治上绝不能妥协,以制造一群廉政的中央代表。上文提过,中央代表们的民主成熟度比基层高。在毫无任何利益挂钩的情形下,便能选出适当的领袖。

再者,就是领袖们在与区会领袖的互动肯定比基层多,区会主席与中央代表更能够在互动当儿了解领袖的能力与方向,并且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党的兴衰在于领袖,领袖的命运在于中央领袖。提升两千多名中央代表的素质,比提升全体基层素质来得容易。也许当权领袖们该慎重考虑该如何施行前者。否则冒然推行直选总会长,到最后可能却把党带去“荷兰”!

没有评论: